体验碎周报第 9 期(2020.2.17)

系统的知识来源于对碎片的整理和思考,为了更好的输出系统知识,记录本周我发现的体验设计和思考,为构建系统知识做准备。

体验亮点

华为天气插件双地点显示

当你离开家后,华为天气插件同时显示家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情况,便于你身在外地关心家庭情况或者回家前根据天气准备适当的措施。

微信读书小程序订阅消息指引

微信小程序新规定推送订阅消息必须授权,微信读书弄了个小心思,在弹出订阅消息授权弹层时在背景上方加了指引,诱导用户永久接收订阅消息。

苹果官网游戏角色互动

苹果美国网站首页,加入了许多 Apple Arcade 游戏的角色,并让这些角色与首页展示的苹果产品进行互动,看起来非常有趣。

Google 地图 15 周年彩蛋

Google 地图庆祝 15 周年,可将导航模式的汽车定位图标换成生日彩车。

体验槽点

新浪微博自动以用户名义发送活动信息

近日柯洁在新浪微博解释,因为关注肺炎患者求助超级话题,被新浪微博自动发送了一条“肺炎患者太有趣啦~快来加入我们… …”情感表达不合时宜的微博。其实这不是新浪微博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霍金去世后,在霍金诞辰以霍金账号名义自动发送了一条祝贺生日快乐的微博。

以用户口吻发送微博相当于以用户的名誉来为内容背书,数据相当好,但是也非常危险。产品用户更广大后,涉及多宗教、多民族和社会事件的各种风俗禁忌,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众怒。各位做产品设计时切记考虑到这点。

ofo 共享单车转型成电商导购平台

下面这张截图如果不是我提醒,你肯定猜不出这是 ofo 共享单车的 App,为了解决经营问题已经转型为电商导购平台,设计非常粗糙。我之所以归类到槽点里,是因为我的押金还是没有退。

推荐阅读

《深入场景和意图的体验设计》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60b67b6410f

二维码:

我认为之所以我们重视信息架构是因为技术还不够智能,没办法每次猜出来我想做什么。如果能猜中我想做什么,每次都把我想做的显示在最前面,那么我就不需要按照信息架构和导航分类和层级去找了。现在确实有一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比如大众点评和美团,当你在已经预定的餐馆或者电影院,到达目的位置后首页提供该店铺买单、取票的快捷操作。本篇文章是美团设计师对智能场景的设计思考。

《即使更新了 iOS,它和 Android 间的交互差异还未改变》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E4Uj-N4bHzg2BmMr7hd7g

二维码:

通常设计师总结 iOS 和 Android 交互差异时,主要是控件和手势层面的差异,这篇文章整理的差异站的角度更高一些,包括产品层面的虚拟商品支付、推送等差异,对交互差异总结言简意赅。

相关资讯

Google 图标风格统一

Google 地图 15 周年也更换了图标,下图是目前 Google 产品的图标,老实说光看图标很难辨识这些产品是干什么的。

思考碎片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很多朋友经常问我是如何知道那么多信息的,但是我却答不上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好像是教别人游泳、骑自行车,其中的感觉只能自己体会,无法用言语表达。哲学领域对这种现象早有探讨,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叫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叫隐性知识

为什么大厂会那么在乎建设方法论做分享,面试的时候会特别考察你对设计思路的回答。因为设计技能其实算是一种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你表达不出来。但是这对于公司和团队来说是种风险。当有一种更好的技能,但是你却办法分享给团队,万一你离职了,后面的事情没人接手就完了。如果能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这样能帮助团队成员的成长,对公司技术的积累也有好处。

好消息是隐性知识和可以与显性知识互相转化,可以通过通过类比、隐喻、假设、倾听和深度谈话等方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等进行转化。训练这种转化能力对个人和团队都是非常有益的。

体验碎周报第 9 期(2020.2.17)

https://www.ftium4.com/ux-weekly-9.html

作者

龙爪槐守望者

发布于

2020-02-17

更新于

2021-06-04

许可协议

评论